• 新竹長和宮
  • 宮廟介紹

長和宮,位於新竹市北門街一三五號,因廟宇建於古早的北門城樓外俗稱「外媽祖廟」,本宮於民國七十四年經內政部-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長和宮,是北門街最為熱鬧昇平的一處宗教聖地,在媽祖娘娘覆庇下的北門街區,市況繁榮,香客川流不息,由此而集聚人潮,攤販林立,呈現蓬勃富盛,欣欣向榮的市區景象,在廟堂馨香與人間煙火的交會中,媽祖入世渡人的精神在此表現無遺,在輪奐建築與圓環攤舖的相融並蓄裡,長和宮積極的公益精神,彰顯了宗教「霖雨蒼生」的本質。

因此,兩百六十餘年來的輝煌廟史,爐下信徒與日俱增香火日盛一日,這不惟是媽祖福應之德,也是長和宮眾虔誠信徒多年來的奉獻服務之功。 長和宮的肇建,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當時竹塹地區,台閩之間的貿易通航大多利用北門外的河港-竹塹港,由於舟楫往來頻繁,商業盛極一時,於是船商們就組成「船頭行會」(由三十三單位船頭組成,會中又分為老、中、新三個分會)亦即「水郊會」以達到相互輔助之效。

所謂不測之途莫如航海,尤其在航海技術尚未發達之際,往來於海上,其禍福安險,非人力所能掌握,於是片帆往渡,全倚仗於天侯風濤之靖霽,性命安危,則禱求於天神仙佛之庇佑,「海上女神」媽祖之顯赫神威與慈德,因此就成為靠海維生的護持水神,竹塹水郊會有鑑於重洋險阻,於是鳩合眾船商之力,特自福建湄洲媽祖廟恭請媽祖金身隨航護佑,以利滔濟涉,承叻媽祖聖澤福佑,波瀾不驚、風雨不作,舟船往來順利。

因此,眾船商啣恩以報,返抵台灣後,於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即在北門外建立一座廟宇,以湄洲祖廟正三媽為主祀神明,恭奉於正殿,後殿同祀於水官大帝、水仙尊王二水神,共為海邦砥柱,此即「長和宮」之創建。當時隨同媽祖金身來台的尚有興化府莆田縣鳳山寺萬梅堂的林文滔禪師,長和宮創建後,林禪師即在宮中主持宮務,直至壽終。

本宮之啟建,起於聖母護航之功與信眾朝奉之誠,而自宮殿厥立,馨香不絕,香火鼎盛,蔚為轄境信徒之信仰依歸,北門外長和宮之令譽亦與日俱增,成為竹塹地區馳名遐邇的媽祖廟之一。清嘉慶二十四年(一八一九)本宮在境緣善信的熱誠襄助下,進行建廟七十七年來的首次重修,大力整繕後的廟貌煥然一新,規模壯麗又逾於前,在媽祖「德庇無類」的慈澤下,十方信眾絡繹來朝,本宮廣納四方香火,萬信供陳,香火之盛尤倍於昔。

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竹塹水郊會中之一,支派「老抽分」在本宮左鄰啟建「水仙宮」移奉本宮後殿主神水仙尊王之金身為鎮殿主神,本宮後殿改奉觀音菩薩,同時增祀延嗣女神-註生娘娘,此後在歷任主事與虔信的運籌下,廟貌歷經多次整建重修,從而奠定今日壯觀莊嚴之廟體規模。

日據時期,日方在台施行皇民化運動,日人雷厲政策下,本省道教廟宇破壞嚴重,而神像遭燒毀厄運者更是常有所聞,本宮在此波宗教迫害狂潮中,卻依然屹立不搖,賡續宗教薪傳,此不惟托庇於媽祖之盛德,更是境緣信眾傾力護持所致,因此本宮所代表的不僅是宗教文化的具體象徵,也是北門歷代信徒的一個共通的精神寄託中心。

長和宮自現任主任委員楊金土接掌宮務,已歷十餘載,莫不竭盡心力、艱辛備嚐,將原先廟前攤販林立、髒亂不堪使廟面完全遮住,經全體委員數年來共同努力,將被占用之廟地追回,和攤販溝通協調後,終在有償及部份無償的條件下全部遷離收回。全賴媽祖庇佑,遇事呈祥,致內外事務執行順暢,加上十方善信,全力支持使宮務蒸蒸日上,香火鼎盛。

宮內重要古物,諸如紅紋香爐、大明年間七寶銅爐、溫潤圓融,脈絡有情,聖母來台乘座鑾椅,色澤斑駁,檀香暗沈,天后鳳冠霞披,錦繡袍裙,三寸金蓮履,繡花荷包囊,琳瑯耀目,妙肖珍奇,乃由湄洲祖廟來台所穿,尋至右殿牆外,列排古碑三座,各為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瀨江祀碑」及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同治五年(西元一八六六年)所立者,碑文已湮漫不識,本宮歷史悠長,殿內偏懸具歷史意義之古匾,如嘉慶年間之「德可配天」、「霖雨蒼生」道光年間之「海邦赫濯」、「后來其蘇」、「海邦砥柱」同治年間之「泛舟利濟」。

此外,尚有「萬世永賴」、「盛德在水」、「續著平成」等多方匾額,昭然明禾,引人懷想。 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生,乃本宮重大祀典節慶,追憶往昔,每隔三載,必組團回返湄洲祖廟進香謁祖,莊嚴且隆重,爾今,境緣善信備陳敬果,獻供虔注,賀聖千秋,並祈福禎祥,四時迪吉,埸面盛大,氣氛熱鬧。

另外農曆九月九日,媽祖飛昇,得道成神,祝祭儀典,例必獻禮誦經,科儀井然,敬慕仰崇。 本宮管理組織健全完善,推展有方,境緣善心大德,均熱心公益,增廣善緣,不遺餘力。目前有百年歷史之北管「新樂軒」、「長和南樂社」、「媽祖會」、「二將會」、「義工團」及成立急難救助基金會,配合政府參與各項救濟公益活動,善行善舉,有口皆碑,祈盼廣播愛心,溫暖人間。 本宮薰煙嫋嫋,香火綿延,母威聖靈,澤被群黎,萬民共仰,若欲植福禳災,頂禮參朝者,歡迎蒞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