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甲龍成宮歷史沿革 歲月如梭,經四十餘載,鑑於信徒日增,香火旺盛,草壇狹小,大有不克容納之概,故有建廟之議。先有外地善信王山東者欲赴大陸經商,至本莊草壇參拜,蒙三境主指示搭舊船前往,遂得平安賺錢而回;為感恩圖報,願支付半數費用於今六十兵工廠處興建廟宇,後因過於偏遠及未獲神明指示而作罷。 民國十七年(歲次戊辰)由鄭發、蘇植、郭朝蠻、蕭仩、楊拴、陳有雲、鄭萬、劉昺、吳税、蔡藏、鄭揚、楊禎等十二位董士合眾決議集資建廟,仗三境主降四駕指定現址並承蒙玉旨敕封賜號『龍成宮』;其時本莊僅兩百餘戶居民,且龍成宮以西一片竹林,然三境主預言本莊將有數萬人口,龍成宮也將是本莊中心,而今思之,其靈驗若此。民國十九年(歲次庚午)十月慶成,呈古典廟宇風範;原三境主外,並安祀中壇元帥、延平郡王、城隍爺公、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千里眼、順風耳等配神,有求必應,神威赫赫,極獲民眾虔誠信仰。 特色介紹緣始祖於康熙年間自大陸福建省渡海來台,因恐有不測風雲,故背帶海神湄洲媽祖之金身及香火,以為茫茫大海中之精神寄託並仰賴庇佑,其時航線自外海台灣海峽入高雄港,經前鎮由媽祖港(因此得名)登陸五甲。是時本境皆荊棘叢林、荒無之地,先民胼手胝足,戮力經營,結草為屋,生活極苦;更佚逢天災、瘟疫,因醫藥不興,只得求禱於媽祖,皆蒙平安治癒。 某日,本莊董事楊溪海之祖先(其人樂善好施,深富慧根),於工作之暇,閒遊外海,發現海中金光閃閃,隨波逐浪中有乙尊莊嚴神像,被沖至海邊淺處,乃恭仰回莊供奉,此即為本宮之開基清水祖師。昔時有兜售雜貨之人負載戴府元帥金身(亦來自大陸)本莊在因緣際會之下,巧遇莊民鄭村田的祖先,遂迎回自宅供奉,其後草壇建立,方拜請至該處同祀,是為本莊信奉戴府元帥之源由。 莊民為感念聖母宏昭懿德,在乾隆年間(約二百五十年前)共議合力築一草壇,以供拜祭,後鑑於初設簡陋,遂於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歲次丙戊)在莊中(約今鎮南街一四六巷四號,鄭冬和副主任委員舊宅),重蓋草壇;截竹為樑柱,編茅為頂,供奉天上聖母、清水祖師及戴府元帥,其間神威顯赫,驅邪伏魔,護祐莊民故尊稱「三境主」。 例行祭典 正月初九 玉皇上帝萬壽 正月十五 天官大帝聖誕 二月初二 福德正神聖誕 二月十九 觀音佛祖佛誕 三月廿十 註生娘娘聖誕 三月廿三 天上聖母聖誕 三月廿八 東獄大帝聖誕 四月初八 釋迦摩尼佛佛誕 四月廿八 神農大帝聖誕 五月初六 清水祖師得道 六月十九 觀音佛祖得道 六月廿四 關聖帝君聖誕 七月十五 地官大帝聖誕 八月初三 北斗星君聖誕 八月初八 戴府千歲聖誕 八月十八 延平郡王聖誕 八月廿七 至聖先師聖誕 九月初一 南斗星君聖誕 九月初九 天上聖母飛升 中壇元帥聖誕 斗姥元君聖誕 九月十九 觀世音佛祖出家 十月十五 水官大帝聖誕 十二月十六 尾牙 十二月廿四 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