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境公建,福佑螺陽
福興宮,主祀天上聖母,居民稱「媽祖宮」,亦稱「西螺媽祖廟」。康熙五十六年(西元1717年),福建湧泉寺僧人明海及業戶鄭時敏,同將隨身所奉聖母安茅奉祀於螺陽。後因聖母顯聖庇民,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西螺舖民倡議建廟。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年)聖母示意遷宮,經西螺總理、紳董公議將街東舊廟拆除,並遷建新殿宇於街西今址。當時首事林倉光、廖尚德、鍾氏和同敬獻「莫不尊親」匾,以顯聖母恩澤。
嘉慶五年(西元1800年),西螺街紳董決定鳩資重修福興宮,並擴大原廟規模為二進,中座前、後及左右廊共十六間,前祀聖母後奉觀音,廟宇香火興旺,受官民奉敬。當時鹿仔港巡檢陳孝懿、彰化縣儒學教諭黃金章等官員陸續敬獻匾額,以答謝神庥護庇。
同治元至四年間(西元1861-1864年),遭逢震災及鍾廖李三姓械鬥之影響,廟貌頹損,遂於同治八年(西元1869年),由五品職員廖輝煌及五品銜布政理問廖振元倡議重修本宮,一時街庄舖民、鄉人踴躍捐貲,至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年始告竣工,殿宇雄麗,冠蓋螺陽。日清鼎革後,明治四十一年(西元1908年),鄉人見後殿觀音亭破漏,乃由街紳廖本源、廖一枝及李品三聯名向臺灣總督府稟請重修,翌年(西元1909年)捐修完成。
戰後,民國四十二年遠東第一長橋──西螺大橋通車後,大橋儼然成為新景點,吸引全國民眾前來參訪。鑑此,當時西螺各界乃倡議拆除舊廟,並聘專人設計新廟建築,以作為西螺新景點。遂於民國五十年組成「福興宮修建委員會」,在十一月二十七日由縣長林金生主持動土,正式拆除舊廟。民國六十七年,張春發接辦主事,及工作委員之努力,終於在民國七十一年全部完工。重修之時,聘請薪傳獎大木匠師陳專琳打造神龕、人間國寶彩繪大師陳壽彝設計石牌樓底稿、藝師蔣文峰等打石,這些作品至今仍歷久彌新。翌年,十一月十六日由董事長莊英烈聘請臺南陳榮盛道長主持為期五天之落成謝恩祈安清醮大典,四方香客如潮湧至,西螺地方掀起一陣高潮。
民國七十九年由董事長楊旺保率領董事會一行百餘人,懷著虔誠之心,至福建省湄洲天后宮祖廟、賢良港天后祀謁祖進香,並恭請湄洲天后祖廟神像,回到西螺福興宮奉祀。民國八十年由董事長楊旺保先生擔任主任委員,舉行慶成祈安福醮大典。規模之大,冠於全省。民國八十一年董事長楊旺保親領董監事往福建省莆田縣賢良港天后祖祀,恭迎聖父母積慶公、積慶夫人渡台奉祀,並與湄洲天后祖廟締結至親廟。
太平媽現,人心安定
「西螺媽祖」源自康熙五十六年由湄洲來台,又尊稱為「太平媽」,巡狩轄域濁水溪流域的西螺、二崙、崙背、莿桐、林內、竹塘、溪州、二水、虎尾、斗六等鄉鎮。西螺媽祖靈驗異常,舉凡出行、航海、病痛、嫁娶、安產及所有吉凶、禍福之事,莫不祈願而護佑,香火鼎盛,信徒逐漸遍及彰化以南、海豐港之東、諸羅以北、水沙連之西。
考究太平媽稱呼地出現,最早可溯自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清代臺灣最大規模民變──林爽文事件爆發。當時彰化縣城被林爽文人馬攻下,情況相當危急。清廷官方於是任命閩浙總督常青為將軍,江南提督藍元枚、福州將軍恒瑞為參贊,派兵馬渡臺平亂。當時藍元枚派兵弁駐紮西螺街,並以此地為據點,攻克斗六門。當時因亂事蔓延快速,西螺街通往南、北要道幾乎斷絕,居民倉皇逃難,無不忘仰天祈求本宮媽祖庇佑,而西螺街駐軍皆仰福興宮神明庇蔭。最後駐軍擊敗斗六門的賊匪,林爽文亦被解京審訊,南北通衢疏通,終能風靜浪恬,居民咸認為是福興宮聖母恩澤護佑,天下始可太平,乃相率以「太平媽」或「平安媽」稱之。
道光年間因張丙事件爆發,西螺居民助官平定嘉義城亂事,官方贈匾也以「齊享太平之福於無疆」,來答謝太平媽庇佑之恩德。在顯聖事蹟當中,最為西螺居民津津樂道的神蹟,乃是太平媽透過「莫不尊親」匾的顯化,救助西螺居民脫離日軍焚街的故事。
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雲林地區的抗日義民揭竿而起,不畏強權奮勇抗敵。日軍間諜遭西螺義軍擄獲,並將其首領首級取下,懸掛在福興宮廟門前,當時乾隆年間所立之「莫不尊親」之匾額突然墜地,其中「親」字墜地成三塊,分別為「立」、「木」、「見」三字,在場一位白髮老者指出,「木能生火,再者『木』即由『十』與『八』組成,故『立』、『木』、『見』三字意指八月十八日西螺將有大火,恐將淪陷。」又言:「匾額字剩下『莫不尊』,意指大家『不要不遵守』我的提示。」義軍警覺畏懼,立即改將人頭及義旗移懸於三山國王廟前。日本南進軍進入西螺街後,見懸掛之首級,憤怒至極,乃放火燒街焚肆。斯時為八月十八日,因居民聽從告誡及早撤退避難,免於一場兵災,事後西螺街房舍僅存十餘間,此事件後西螺居民咸信此為太平媽靈感庇佑,化身指示,因慈悲靈驗讓西螺子民能化險為夷、平安度日,再添西螺媽祖─太平媽救難神蹟。
古物之多,名家之手
乾隆三十五年「莫不尊親」匾(府文資二字第1053802888B號)、嘉慶十八年翹首供桌(府文資二字第1053802888C號)、道光十三年「好義從風」匾(府文資二字第1047408513A號)、同治十一年太平媽南投陶香爐(府文資二字第1047408514A號),陸續獲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認定為「古物」,受文化資產保護法規範和守護。
特別是「好義從風匾」根據研究指出,因與清道光張丙事件直接關係,含讚詞又述緣由與目的,可謂一語意完整之短篇文章或告示,這種體例在臺灣傳統匾額中尚屬少有,與其相近者有南投草屯龍德廟的「刑期無刑」匾,字數82字,已指定為重要古物,而本宮「好義從風」匾,字數則高達181字,這些文字不僅承載了地方社會與國家互動的象徵資本,更為西螺地方社會集體記憶留下紀錄,具有珍貴及稀有性的「重要古物」價值意義。
此外,未具備法定古物身分,但卻也不乏具古物潛力者,如嘉慶十八年福興宮天上聖母展耳石香爐、同治十二年水德配天匾、六角獅鈕三足鼎形朝冠耳宣德銅爐、鉎鐵狻猊薰爐、晚清鉎鐵鐘、大正九年儀仗組等,在秉持「為未來而收藏」的文化資產保存理念,本宮積極籌建文物展示及保存空間。
宗教百景,螺陽迎太平
福興宮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太平媽祖文化祭──螺陽迎太平」,是全國唯一秋收後舉行的媽祖遶境,也是內政部登錄全國宗教百景的重要民俗慶典。自民國九十三年,太平媽百年來首度「允筊」出巡遶境,並於國曆10月中旬舉行「太平媽祖文化祭──螺陽迎太平」系列活動。在楊文鐘董事長領導下,遵循先人傳統「東邊看到山、西邊看到海」的遶境範圍,眾人齊心將「太平媽遶境大會香」打造成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出色的創意加上傳統文化,再現西螺風華。
奉獻社會,全國肯定
福興宮是西螺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亦是西螺鎮民宗教信仰的中心。自肇建廟宇以來均以弘揚天上聖母,慈悲為懷、濟世救民的精神。每年實施關懷弱勢家庭、獨居老人、邊緣戶慰問金,舉辦學生夏冬令營、每月辦理捐血活動,結合西螺鎮社團、企業共同來服務各年齡層的民眾,充分將太平媽慈悲的精神發揚出去,尤其是急難事件發生時,本宮總是愛心不落人後,也因為此等堅持,自民國九十九年至一百零七年,連續九年榮獲內政部「績優宗教團體」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