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甲鎮瀾宮
  • 最新消息
  • 宮廟介紹

海港的信仰中心

宮務的經營與發展,除了要有良善的組織管理、積極的公關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夠透過宮務不斷的精進改造,一方面提供原來的信眾安身修行,另一方面讓更多原本不熟悉媽祖的年輕一代認識媽祖、親近媽祖甚至崇信媽祖。大甲鎮瀾宮可以說是最成功經營的代表者。近十年來透過不斷的創新、與友宮一同攜手將媽祖推上國際舞台,和全世界進行密集的文化交流,於是將各項活動親民化、年輕化、普及化。如原先就屬世界級且極負盛名的「大甲媽遶境」活動、到開始推廣加上媽祖新形象的各種生活用品,甚至看中台灣的單車樂活風氣,自民國九十七年起創新舉辦的的「大甲媽萬人崇Bike」,並一舉將該活動躍上金氏世界紀錄。

每一次的成功,都不得不讓人佩服鎮瀾宮全體上下的齊心齊力,並為「傳承」與「創新」寫下了最佳的注解。 一般民眾很難聯想到如此進步的鎮瀾宮,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而它是大甲五十三庄民的精神皈依。以前被稱做「天后宮」,大甲鎮民習慣稱它為「媽祖宮」,廟中科儀則慎重的稱呼「天上聖母」。根據鎮瀾宮誌,鎮瀾宮最初源自於清雍正八年(西元一七三零年)時,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林永興自湄洲媽祖祖廟奉請天上聖母神像來到大甲,由於當時大甲移民多屬福建人士,故相當崇信媽祖,知道媽祖聖尊安座此地後紛紛前來參拜,由香火鼎盛,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地方士紳徵得林氏同意,於現址建小祠堂奉敬。而苗栗縣誌記載:「乾隆三十五年林對丹等捐建,五十五年,吳偏等捐修,光緒十八年林鳳儀等又捐資重修」。

明治三十二年(西元一八八九年)杜清等再次重修,而現在的規模則始自民國六十九年的拆除重建並維持風貌至今。 日據以前,淡水廳內祀奉媽祖的廟宇,都稱為「天后宮」。大甲「鎮瀾宮」也記錄為「天后宮」。日據以後,文獻資料皆記錄大甲媽祖廟為「鎮瀾宮」。至於何時改,為何而改地方耆老也都不知道原因,由「鎮瀾宮」字義,顯現出媽祖娘娘被信眾視為海上守護神,祈求能「鎮海安瀾」,保佑海上船隻平安,也顯現出大甲媽祖信仰和大安港的貿易有密切的關係,大安港於雍正九年闢為貿易港,歷乾隆至光緒年間而不衰,營運高峰,每天進出船隻高達六、七十艘,光緒二十年,每天仍有四十七艘帆船的出入的紀錄。

後來大安港泥沙淤積,至日據末期,方喪失港口的功能。之後於民國七十七年在北邊金亭旁掘出「天后宮」界址碑,才又喚起鎮民對「天后宮」的認知。 另外,大甲至新竹一帶的平埔族「道卡斯」,據祖先的傳述,他們是由大甲的港口登陸,大甲是他們移民入台的原鄉,至清朝時期,他們祖先也篤信「媽祖」。所以大甲這塊土地的發展和港口、海運有深厚的關係,而鎮瀾宮的媽祖正是先人拓展時的信仰依歸。

五媽鎮守神殿

鎮瀾宮內供奉著七尊媽祖,其中五位媽祖有句相當有趣的俗諺:「大媽坐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五媽五媽會」,亦即形容每尊媽祖的特色。大媽,指鎮殿媽祖,是鎮瀾宮內最大型的一尊神像,頭戴鳳冠、身穿龍袍、雙手盤靠、十指互拱。雙眼垂、瞼下望,神前一方磚,與神明眼神交互映對。神像垂瞼下望有慈悲、反省、與內斂的氣質,左右隨侍的是祂的侍女。由於大媽永駐宮殿,不出巡或進香,因此被稱為「鎮殿媽」。身旁有書童、印童服侍。據說鎮殿媽祖是軟身媽祖,手腳身體都可以自由轉動,二次大戰期間,盟軍丟兩顆炸彈在大甲街上,一顆炸毀火車站一帶;一顆未爆彈落在媽祖廟旁的市場邊,當時鎮殿媽祖的雙手是張開的,民間流傳是鎮殿媽祖顯靈接砲彈,才使鎮瀾宮城內一帶沒有受到炸彈損傷。

台灣廟宇藝術的殿堂

鎮瀾宮建築有前殿、後殿、南北殿、南北室、鐘鼓樓等,佈滿了人物、花鳥、走獸等石刻木雕,廟宇建築匯集有五個國寶級的薪傳藝師,大師作品無數。從大木構造到裝飾皆繁複華麗,展現匠師傑出的施工技術,雕刻、剪黏及彩繪無處不是經典之作,為台灣廟宇藝術的殿堂。 內正殿供奉媽祖,南殿供有貞節媽祖;貞節媽祖即為貞節坊之節婦-林氏。廟前龍柱為精細渾厚的石刻鏤雕,屋頂佈滿五顏六色的人物、花鳥、走獸剪黏,檐下大片雕飾按金,正殿神龕周遭更是富麗,層層疊飾,金碧輝煌,散發出華麗不俗的莊嚴氣象,這些裝飾藝術,主要匯集五位薪傳大師的作品:第一屆大木薪傳獎得主王錦木,規劃鎮瀾宮整體格局,為目前鎮瀾宮整體外形設計者;第七屆木雕薪傳獎得主鹿港施鎮洋與父親施坤玉雕刻鎮瀾宮神龕;第八屆彩繪薪傳獎得主台南潘麗水,承包門神的雕刻;第九屆彩繪薪傳獎得主學甲李漢卿與其子李宗賢承包三川殿彩繪;第一至第三屆教育部民族工藝獎得主游禮海,則製作宮中的黑檀神桌。 除此之外,宮內尚收藏了乾隆及光緒兩皇帝所題的匾額,如乾隆時期的「護國庇民」、「佑濟昭靈」古匾,光緒帝賜的「與天同功」古匾,以及「誠求立應」、「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極具歷史價值。

眾人成就媽祖至業

宮務進步的首要關鍵在於人及組織,而人的部分,將鎮瀾宮宮務推向高峰且享譽中外的最重要舵手,正是現任董事長─顏清標先生,另一位得力的夥伴即是鄭銘坤副董事長。身為傑出的政治家及宗教家的顏清標董事長,卻是出生在淳樸的台中縣沙鹿鎮。由於家中經營小雜貨店的生意,年輕時就要協助家裡搬貨送米而無法兼顧學業,但因為用心服務鄉親,再加上他生性熱忱豪爽、重信守義,遂結交不少朋友及各界人士,即使沒有好的學歷及任何背景支助,年僅三十一歲的他仍是當選了埔子里里長,自此開啟了他的從政之路。 從里長、議員、議長,直到選上立法委員,一路走來顏董事長始終秉持著「抬頭看天,伸手摸心肝」的家訓,人們總是從他身上感受到到堅持、執著、打拼的風範。而顏董事長更是媽祖的虔誠信徒,當今社會族群對立、紛擾混亂的現象讓他憂心不已。他認為,社會追求的應該是「共好」,而不是「爾虞我詐、你死我活」,尤其人人都應該效法聖母救人救世、無私無我的精神。

由於如此宏大的信念加上獨特的領袖特質,遂於民國八十八年當選鎮瀾宮的董事長,由僅服務地方人民,轉為服務全台灣、甚至全世界的信眾。身兼鎮瀾宮董事長及政治家的顏清標先生,上任後即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造,對內要求員工以「媽祖信徒中的中流砥柱」自許,將社會公益放前頭,而不是放在中間或後頭。因此,哪裡有苦難,哪裡就看得到顏董事長帶領著鎮瀾宮團隊穿梭忙碌的身影;而在平時,廟中更是將節餘的香油錢,捐助地方建設、濟貧扶弱、為學子建圖書館、為孤兒建育幼院…,將人人所欲的金錢導向了公益,使信徒的獻金發揮了正當的意義。對外他大力提倡設立「媽祖節」,期藉由明確的宗教文化政策,宏揚媽祖精神,讓媽祖婆為台灣人點亮一盞無遠弗界的明燈,為迷航的人們導引出正確的方向。如此之後,這個世界,將成為人人向善的有道世界!十年來顏董事長將宗教與政治的力量結合作最大的發揮,如此卓越的成績可說是為所有有心奉獻媽祖的信眾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典範。 除了出色的領袖之外,組織的進化也是相當重要,鎮瀾宮自清乾隆創廟兩百餘年以來,內部組織五次演變,先後為「和尚住持時代」、「街庄民有權時代」、「執行委員時代」。

從民國三十五年起邁入「管理委員會時代」,經地方紳商倡議改革,組織信徒代表大會,訂立「鎮瀾宮管理章程」及「辦事細則」,推選管理員二十人,成立委員會,代表本宮並分掌總務、營繕、祭典、財務、監察等工作。民國六十七年,改為財團法人,並訂立「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捐助章程」及「辦事細則」,成立董監事會,即為目前的「財團法人時代」,不斷的改造,在在證明了目前鎮瀾宮的宮務規模擴大與進步。現行的鎮瀾宮全體董監事受媽祖信徒所託,均為義務職,全體皆有著至高的服務熱忱。莫不以弘揚媽祖懿德,積極辦理社會公益慈善工作為志。近十年來在活動的舉辦及軟硬體的改良上更是配合顏事長的理念不斷推陳出新,努力能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媽祖廟,讓鎮瀾宮不但能發揮傳統寺廟的功能,創造寺廟文化的新價值與新觀念,更充分展現了人神共同經營的信仰奇蹟。

為了充實人文內涵,大甲鎮瀾宮兼顧軟硬體,企圖營造人文地標,例如:鎮瀾文化大樓,建築宏偉,內設演藝廳、會議廳、文物館與廟史館;更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供民眾活動。 鎮瀾宮在宗教信仰的場域,建構文化景觀,探索人文情境,立足大甲,形塑寺廟文化,進而進軍國際,為台灣媽祖信仰發聲,深獲國內外的肯定;鎮瀾宮更推動兩岸媽祖信仰交流,主導並建構了媽祖的信仰圈。為了擴大弘揚媽祖信仰,鎮瀾宮發起台灣媽祖聯誼會,除聯絡各宮廟友誼,也致力於協助會員廟擴大舉辦慶典活動與促進兩岸三地媽祖信仰、文化交流。鎮瀾宮的偉大抱負,於此可見。

八天七夜的繞境傳奇

傳統與現代相遇,除了有說不完的故事,更撞擊出脫胎換骨的節慶新意象,以及利潤龐大的創意商機。相對於新興節慶容易流於嘩眾取寵、往往曇花一現,文化根植厚實、更具本土代表性的台灣傳統節慶,例如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也在努力求新求變、尋求新生。

從日據時代就開始的大甲媽祖進香活動,一直是鎮瀾宮一年之中最大而且最重要的盛事。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始於鎮瀾宮創建之時的湄洲進香活動,當時均由大安港或溫寮港直接駛往湄洲,清朝時期大約每十二年舉辦一次,一直延續到日治時期,大安港廢港,日本政府嚴禁台海兩岸往來,而於清末民初之際,前往湄洲進香活動因此停頓。後藉常往返於大甲與北港牛墟的牛販,買賣牛隻的經濟活動,造成民間祈神還願,答謝神恩的宗教行為,形成了大甲組團前往北港朝天宮的濫觴。

西元一九八七年,適逢媽祖成道千年,湄洲祖廟邀請海內外人士回祖廟參加活動,鎮瀾宮乃組團赴湄洲祖廟謁祖進香,前往媽祖誕生地──港里天后祖祠參拜。自此以後與祖廟香火之緣再度延續。而每年的進香活動則於西元一九八巴年改往新港奉天宮迄今。

大甲媽南下遶境進香活動為台灣宗教界的盛事,每年農曆三月,來自各地的十餘萬信徒組成聲勢浩大的進香隊伍,由大甲鎮瀾宮為起點,在八天七夜中徒步來回至新港奉天宮。遶境隊伍跨越中部沿海四個縣(台中、彰化、雲林、嘉義),二十一個鄉鎮,八十餘座廟宇,跋涉三百三十公里路,熱鬧的場景令人嘆為觀止。每年大甲媽祖繞境進香的日子並不固定,都是在當年的元宵節由董事長擲筊決定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辰。

在整個八天七夜的遶境活動中,依照傳統的禮儀,分別有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八個主要的典禮,每一個典禮都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來進行,一點都馬虎不得。

鎮瀾宮文化大樓

在大甲國中旁的鎮瀾宮文化大塿,宮殿式的建築,綜合文物珍藏,陳列及辦理文藝活動場所。

大甲貞節牌坊

座落於順天路和光明路的貞節牌坊,建於清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為表彰林氏的貞節事蹟而立。曾毀於日治時代拓寬馬路之際,當時地方人士深感貞潔媽對大甲的功勞甚大,尤其「萬生反」王和尚攻大甲時,三度祈雨,拯救人民於危急之際,然貞潔媽的後人不繁盛,因之決議將貞潔媽神像移祀鎮瀾宮。

文昌祠

位於大甲鎮文武路的文昌祠,是一座結合書院與廟宇的複合建築,列入國家第三級古蹟保存。

鐵砧山風景區

鐵砧山位於大甲鎮的東北角,大安溪下游南岸;山勢並不高,東邊偏斜,整座山色呈紅黑色,遠望猶如鐵砧,故得其名。鐵砧山景色優美,為中部海線著名之觀光風景區,景點包括了劍井、國姓廟、鄭成功塑像、江山萬里碑、開台聖王祠、台中軍人公墓、中正公園、永信運動公園、休閒步道等。其東南側山頭並有私人經營的日光牧場。

日南火車站

西元一九二二年建造的日南車站,還保留著木造車站的形式,是鐵到迷一定要去的懷舊車站。安靜的車站坐落在小村落中,不論是欣賞車站的建築光影,或是搭乘一小段火車,都可以是很快樂的旅行。

高美濕地

在清水的高美濕地不論在生態、景觀上都有特別之處,每到候鳥季,高美濕地上遍佈過境候鳥,極受賞鳥人士的喜愛;除了珍貴鳥類資源外,高美濕地生態資源也相當豐富,台中縣府目前也將此區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清水休息站

第二高速公路清水休息站有大型水池、戶外餐廳、戶外造景、露天咖啡座、鯊魚水族館、小吃街、超大圓型廁所,內部有如小型商圈,儼然成為新興的休閒公尺,則視野豁然開朗。


二媽,坐在鎮殿媽的前面,神像特別重。也是長年鎮守在廟中,一般信徒祈求焦點落在鎮殿媽身上,因此,二媽僅享香火,不需出巡、不進香、也不管事,所以被稱為「呷便」,所以台語稱吃便(撿現成便宜)。

三媽,是指副爐媽,專門負責回祖廟刈香事務,平日常駐爐主家或接受五十三庄民眾請回家祭拜,三月還得和正爐媽到南部遶境進香,由於經常坐神轎,因此稱愛人扛。四媽,是指正爐媽,又稱「衙門媽」常被請回信徒家中解決疑難雜症,乩童在開藥單時,常剔下媽祖神像底座部份木片當藥引,媽祖割肉療疾,遂有「四媽閹尻川」的說法。而「五媽五媽花」(“花”的台語叫作“會”),現在已經用鐵皮封起來。五媽,經常被請出去參與民間活動,故稱五媽會。

開基媽,頭戴七條冕旒,身穿明朝服裝,鎮瀾宮董監事指其為傳承下來最古老的媽祖。

湄洲媽,是民國76年農曆9月9日,董監事們突破政治限制,前往大陸湄洲參加媽祖升天一千年紀念活動,請回的湄洲媽祖。大甲信徒均稱,大陸因經濟不好,因此媽祖顯得有點消瘦。不過大陸宣稱,大陸雕刻的媽祖是以年輕女神為依據,台灣則是以中年神韻為版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