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屯北投朝陽宮
  • 宮廟介紹

朝陽宮是草屯地區最早的媽祖廟

資產類別:歷史建築-寺廟
創建/起源年代:清嘉慶2年(西元1797年)
草屯在清代就有洪、林、李、簡四大姓氏一同來此開墾,朝陽宮的興建也是由這四大姓發起,在清嘉慶年間建成,歷經百年不斷翻修整建築成現今廟貌。廟中保留許多珍貴文物,見證當年廟宇興修的歷史,也讓在地人可以知道朝陽宮當年的風華,民國98年(西元2009年)由南投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朝陽宮與草屯「泰山石敢當」、「北投舊街」、縣定古蹟「登瀛書院」,同為草屯在地重要的文化資產。 朝陽宮為南投草屯地區重要信仰中心,草屯舊稱草鞋墩,其由來是因為早期要從平地進入內山時皆需經由此地進入,而在古早時期鞋子大多是草鞋,從平地來到這裡時草鞋大多已損壞,因此在這裡更換新的草鞋,舊的草鞋愈堆愈多,因此稱此地為草鞋墩。

草鞋墩在清代是原住民的聚落北投社所在,歷經多年後於清道光年間已形成一街市稱為北投街,並分為新舊兩街,朝陽宮就是位於當中的新街。 朝陽宮的興建是由在地四大姓一同倡議,四大姓為洪、林、李、簡。洪姓族人於清乾隆年間渡海來臺,由彰化沿著大肚溪來到草屯地區開墾。林姓族人是在清康熙年間渡臺,起先在嘉義布袋,之後再遷移來到草屯定居,李姓與簡姓在清代各時期陸續都有族人來臺開墾,當中李姓約在乾隆年間進入草屯開墾,簡姓最晚則是清嘉慶年間入草屯,在這之前已有許多族人至草屯定居。 四大姓都有自己的信仰,洪姓以彰化芬園下茄荖永清宮玄天上帝為信仰,林姓是草屯月眉厝龍德廟的保生大帝,李姓是下庄敦和宮玄壇元帥,簡姓以草屯林仔頭紫微宮玄天上帝為簡姓宗親的共同信仰。

朝陽宮的祭祀圈跨越各姓,由四大姓一同興建,為草屯地區的共同信仰。朝陽宮建於清嘉慶年間,之後於清咸豐7年(西元1857年)由洪姓父子與莊文蔚一同倡議重修正殿與增建後殿。清末因戴潮春事件使得廟貌有所毀損,因此在日治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由日籍南投廳長與草鞋墩支廳長倡議重修朝陽宮,於大正3年(西元1914年)6月竣工落成。廟中現今還保留當年重修捐獻芳名錄。10年後再次重修,廟中「萬國咸靈」一匾與重修芳名錄為此次重修的重要紀錄,其中洪姓為重修主要捐獻對象。

民國56年(西元1967年)因屋頂漏水關係乃發起重修,於民國60年(西元1971年)9月完工落成,現今廟中多處落款皆為此次修建之時所作。兩年後後殿拆除以鋼筋水泥建成兩層樓廟殿。民國77年(西元1988年)正殿再次整修,並於龍邊興建辦公室。民國98年(西元2009年)由南投縣政府將朝陽宮登錄為歷史建築。

特色介紹

草屯為鹿港與埔里社之間的交通孔道,而朝陽宮也是草屯地區最早的媽祖廟,為深具開拓史上重要意義的文化點,迄今保留建築古物仍多,內部木構架雕飾精美,具備地域風貌與民間藝術特色,深具保存價值。南投朝陽宮為草屯地區重要信仰之一,草屯原稱草鞋墩,為南投一帶與西部平原的出入要道所在,是南投熱鬧的街市之一。

清道光年間《彰化縣志》中南北投堡就曾提到堡中有一街市稱為北投街,並分為新舊兩街,從中可知當年的街況。 草屯朝陽宮為三進三開間建築,兩旁則另興建辦公室與靜修堂等建築。朝陽宮三川與正殿風格為傳統廟宇建築,三川殿格局是四柱六架,一通一瓜呈現。在廟門部分除了常見的木雕斗拱、門扇外,兩旁的龍虎堵與中門兩旁裙堵、龍柱、石獅都是精美的工藝作品。

龍虎堵除了有龍與虎的為主題設計外,下方是以雙獅呈現。最上方則是有剪黏作品。 正殿部分屋頂以二通三瓜為架構,其前方還有一座捲棚式的拜亭相連,使正殿看起來更加寬闊。樑上除了有許多木雕作品外還有古匾,其神龕上方「水德配天」匾為蕭世清(生卒年不詳)與蕭光漢(生卒年不詳)所敬獻,蕭姓為當年朝陽宮興建時的四大姓之一,尤其蕭世清為倡議興建人之一。前方「德溥入山」匾為清咸豐7年(西元1857年)重修時由洪朝功(生卒年不詳)所敬獻。「萬國咸靈」一匾則為日治大正13年(西元1924年)廟宇重修時正副總理所敬獻的匾額,此匾與廟中「朝陽宮寄贈芳名表」同為當年重修最重要的文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