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清和宮歷史沿革本宮媽祖源於清咸豐年間前三庄人興建之廟宇,位於前清台灣府屬的賴南鹽田內,有「大府正堂」之稱,此即「官衙媽」之稱所由來,此廟已有兩百餘年歷史,後因彌陀港航道阻塞鹽業榮景不再,土壤含鹽量變高不適耕作導致土地日益荒蕪,終被迫在1857年重建,興建廟宇於福德祠西側號曰彌壽宮。光復後改為光和、鹽埕、過港、海尾、彌陀、彌壽、彌仁、彌靖八村合一共同奉拜。本村耆老先進於民國五十初年,有感私家奉拜神尊散置,沒一個信仰中心,遂積極倡導集中奉拜,於五十六年召開信徒大會,組職董事會籌措興建工程,興建公厝號曰「清和宮」接著向彌壽宮奉請【天上聖母「三媽祖」】為本宮主神,私家集中為公者有千歲爺公、嶽帝爺公、保安萬民、王爺公等神明,因此有了共同信仰中心。後將董事會擴展為清和宮管理委員會。民國七十六年因感本宮建造已廿餘載為坐北向南之古式公厝,簷壁傾危安全堪慮,於七十七年召開信徒大會,決議成立清和宮重建委員會,決議將重建工程劃分三期,經媽祖指示興建座南朝北新式廟宇,經奔走募集重建基金,於八十年吉月動工,迄民國八十四年吉月完工。例行慶典元宵節佳節每年都有 擲爐主 。大龜王 。發財金 。乞煙酒,白米,椪柑 。發當年生肖DIY紙雕小燈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