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祐宮見證新莊三百二十餘年歷史
新莊 慈祐宮 開基媽祖聖像
在臺灣北部拓墾史上,「新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而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西元一六八六年)的「慈祐宮」,俗稱「天后宮」,更為新莊沿河三廟慈祐宮、廣福宮、武聖廟中最早建立,亦是新莊地區最古老的廟宇,在臺北地區僅次於關渡宮的第二古老媽祖廟。開闢之初僅是間小廟,但隨著新莊平原的拓墾發展,移民愈來愈多,香火也日益鼎盛,到雍正年間,新莊因地利之便,成為南北交通要衝與貨物集散中心,成就「千帆林立」的景象;移民在生活安定富足之餘,感念媽祖的庇佑。
雍正七年(西元一七二九年)由福建運來石材磚瓦、杉木,將過去奉祀媽祖的小廟,改建成相當規模的「天后宮」。
乾隆十三年(西元一七四八年)新莊街大火,天后宮亦受波及,於是發起重修工程,直至乾隆十八年(西元一七五三年)完成,也改稱為「慈祐宮」,同時在開山殿後面開闢池塘,以為鎮火救災之用,名為「鎮火池塘」,由於當時新莊街以北尚無建築物,池水倒映觀音山影,時人謂之「美人照鏡」、「倒照觀音」,為昔日新莊八景之一。
乾隆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零年),鑑于慈祐宮在新莊街上有廟產房屋數間,還有各地渡頭稅銀的收入,見碑記「聖母香燈,奉憲立石」,慈祐宮始置臨濟正宗第三十八代祖師「志修」為主持僧,綜理宮務,排解人事紛雜與界域及金錢糾紛,並籌辦祭祀事宜,也奠定慈祐宮內所供奉佛、道教神像合於一堂的廟宇。
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颱風暴雨年年侵襲,慈祐宮早期木結構的廟宇,樑棟易朽,有傾圮的可能,新莊巡檢曾應蔚倡議重修。經過卅餘年,到嘉慶十七年(西元一八一二年)七月,原新莊縣丞,後改為艋舺縣丞曹汝霖提議重修,次年修竣,這次修建正值新莊早期發展極盛時期,工匠皆禮聘自大陸,橫柱間木刻花堵、人物堵精巧細緻,與鹿港、關渡二天后之雕工,不遑多讓。故慈祐宮開山殿留有曹汝霖高陞祿位,以彰懋功。
該宮於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民國十六年(昭和二年)。民國廿五年(昭和十一年)、民國五十四年陸續修建,奠定今日所見的規模。民國七十四年經內政部公告「慈祐宮」為三級古蹟,民國七十八年進行古蹟修護,秉持保存原有之色彩形貌、採用原用或相近的材料、使用傳統之技術與非有必要不得解體重建的原則,維護慈祐宮的歷史性與文化性。
合佛道於一堂的廟宇
新莊慈祐宮是一座合佛、道於一堂的廟宇,鎮殿媽祖為粉面軟身媽祖,旁祀千里將軍、順風將軍,祂們所戴的官帽與穿的官服及靴子,不同於一般媽祖廟的配祀。
另廟內供奉哪吒太子爺,兩邊次間供奉伽藍尊者以及福德正神;後殿明間供奉觀世音菩薩及左右護法韋陀尊者,左次間供奉達摩祖師,右次間則供奉註生娘娘;兩邊次間壁前另祀十八羅漢,以及山神、海神。最後一進的開山殿設有歷代重修的先賢祿位、歷代住持比丘牌位與捐奉媽祖田的信士兄弟。慈祐宮十八羅漢神尊,在流失二十多年後,於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完整榮歸,這是臺灣宗教界與藝文界一大盛事。
集名匠師之作,精采可倫
慈祐宮座西北朝東南,是一座面寬三開間,四殿兩廊平面的縱長形廟宇,計由前殿、正殿、後殿與開山殿等四進組成。昭和二年(西元一九二七年),由漳派名師陳應彬主持修建工程,三川殿屋頂採「歇山假四垂」造型。而三川殿的門神為民國五十六年台南彩繪大師陳壽彝與許連成的對場作,畫風迥異。
另位於正殿燈樑中央的「賜福萬古」為精彩的文字對場作。而正殿的龍柱為單龍蟠柱,無鏤空雕,為清中葉風格,為當時大陸石師傳雕成後運送來台,全台灣僅有二對,非常珍貴。正殿的大木結構明顯反映潮州建築的特徵,也為早期臺北盆地的開發過程中,客籍移民曾經參與,並扮演重要角色的歷史留下了最好的見證。
慈祐宮保留頗多古匾,最特別的一方為乾隆五十五年刻印的「天后祀田圖匾碑記」,詳載慈祐宮在土城、三峽交界處俗稱「媽祖田」祀業的土地農田來源、面積、和後來的爭訟和土地歸屬的經過,這種匾額在臺灣均屬罕見,十分具有歷史價值。另,嘉慶年間,福建省水師提督王得錄贈的「德參一六」匾額;還有數個意義非凡的匾額,均刻劃著新莊慈祐宮的歷史。
謙沖、果斷、高效率的主委—陳圓光先生
慈祐宮 陳主委為人謙沖客氣,決策卻很果斷、做事有效率。目前工作重心在文教中心大樓內部的規劃與鎮火池的修建,也籌劃民國一百年十二月舉行圓醮的相關事宜。 慈裕宮管委會下的每一位執事與義工都很認真在自己的崗位上付出,對於在地的公益慈善事業也十分投入,例如年年發放一百多萬的獎助學金給貧困學生,也與醫院合作至社區義診,對於台北縣市的媽祖文化節慶活動也熱烈響應。
新莊地區中元普渡的主普寺廟
慈祐宮為新莊地區七月普渡的主普寺廟,農曆七月十四日到新莊老街遶境,遶境的車上豎立燈篙同時施放煙火,通知陸上的冥界眾生到陽間舉行嘉年華會,遶境結束後則到廟前淡水河邊放水燈船屋通知海上的眾生上船;農曆七月十五日才請出家師父至新莊各地普渡的地方巡孤、念經文,超渡陰間好兄弟,也爲新莊的居民祈福。每年舉行春秋兩次祭典;春祭於媽祖生辰農曆三月廿三日舉行;秋祭則在農曆九月初九媽祖羽化升天的日子舉行,在祭典中會有傳統儀式三獻禮。
新莊老街
新莊慈祐宮位於新莊老街上,走一趟舊街,可以見到不同時期、不同建築風格的寺廟,更可一覽台灣的民間信仰及祭典。 除了寺廟,老街尚可嚐到遵循古法製作的地方小吃,諸如新莊人最愛的碳烤豆干,製作料純實在的麥芽糖及糕餅,與戚繼光抗倭寇歷史息息相關的鹹光餅…等;還有曾贏得「新莊打鐵王」美譽,至今仍堅持手工打造刀具的「日日用打鐵店」,以及享譽中外的響仁和鐘鼓廠;另有,挑水巷、戲館巷、米市巷、細姨巷、豬哥巷…等等充滿新莊歷史記憶的小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