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4年開發桃園1-1號埤塘又稱「辨天池」,位於後站介壽路與建興街之間,面積寬廣,有18甲之大,水深丈餘,游魚成群,是過去桃園台地最大的埤塘,曾為桃園名勝之一。
池中有辨天、大黑二島,一在池之濱,一在池中央,並於辨天島上興建神農廟,神農廟為17.75坪閩式風格建物,地址:桃園郡桃源街大樹林四五八番地,公元1924年五月十八日完工。奉祀五穀大帝及來自日本東京不池辯才天的觀音佛祖分身。有小舟可橫渡,島上樹木蔥茸、鳥語花香、清幽雅靜、風景宜人,成為當時新竹州重要的風景名勝,因此每年端午龍舟均在此舉行。
1970年代台灣工業起飛,工商業逐漸取代農業,使得碑塘農業灌溉功能逐漸式微,辨天池終也難逃「廢溜」的下場。十大建設桃園中正國際機場興建時,因而填平辨天池興建國民住宅,蓋了陽明社區及建國國中,政府將機場所在地之大園鄉居民安遷於此,辨天池自此成為桃園市民的昔日回憶。
辨天島的神農廟,融合台灣及日本信仰,由當時地方仕紳聯合出資修築,為當地信仰中心。因填平辨天池興建大型社區住宅而遭拆除。大樹林地區遷入許多來自大園及沿海的鄉親,多以務農為主,農民對大自然充滿敬畏之情。奉祀天上聖母、神農大帝(尊稱︰五穀大帝)、觀音佛祖、土地公等,表達了農耕民族取悅神靈,祈求風調雨順,建構人與環境關係的文化觀念與宗教意識。
神農廟拆除後,大樹林地區少了一處宗教信仰聖地,居民無神佛奉祀,只能上慈護宮參拜,早期社會交通不便,居民提著盛裝祭拜用品金香的謝籃步行,需要穿越鐵路危險堪慮。
民國七十年(公元1981年)十月十日歲次辛酉年九月十三日,由大樹林先進李火生、鄭詩忠、徐金松、徐金條、林丁旺、呂清江、呂添春、呂清藏、徐照銘、李榮波、曾玉壽、呂理聰等十二位虔誠信士,擇定十月十日往謁嘉義新港奉天宮,恭請媽祖金身,奉祀於桃園大樹林地區。
民國七十一年(公元1982年)發起人︰李火生、鄭詩忠、呂清藏及地方信眾決定先擇地臨時簡祀,承租桃園市保羅街五十八號奉迎開基媽祖入火駐駕,保佑大樹林地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天上聖母「開基媽」神威顯赫,萬民景仰,眾信蒙慈,闔家平安,五穀豐收,六畜興旺,香火供奉延綿。
民國七十六年(公元1987年)元月取得優先承購權,購入桃園市保羅街五十八號現址,諸賢達仕紳募款整修,成立修建委員會,展開各項整建工程,正殿修建工程,正面雕樑畫棟,設鐘鼓樓。
民國八十七年(公元1998年)全部完竣,取宮名為「桃園大樹林天后宮」,是大樹林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
桃園大樹林天后宮位於陽明運動公園旁,為三層一進式的建築結構,一樓主祀「天上聖母」,主殿奉祀鎮殿媽祖陪祀撐扇宮娥仙女、開基媽、二媽、三媽、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中壇元帥、土地公,左殿安奉關聖帝君、濟公、財神爺、五營兵將元帥,右殿安奉註生娘娘,二樓主祀「觀音佛祖」,主殿奉祀鎮殿觀音佛祖陪祀善才良女、二媽、三媽,左殿安奉神農大帝,右殿安奉文昌帝君,偏殿奉祀「太歲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