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南后厝龍鳳宫

竹南后厝龍鳳宫

  • 主任委員:陳超明
  • 副主委:葉倍境、陳銘安、胡城
  • 總幹事:陳進源
  • 電 話:037-464620
  • 傳 真:037-466760
  • 地 址:350苗栗縣竹南鎮龍安街69號
  • 官方粉絲頁:https://goo.gl/L5UCGa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 宮廟介紹

竹南是苗栗縣最北端的城鎮,與新竹市相接,早期為平埔族道卡司族生活之地。明末清初,泉漳移民渡海而來進入台灣開墾,竹南地區因西臨台灣海峽且土地平坦,成為北台灣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龍鳳宮創建明朝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相傳由鄭成功部將楊祖將軍奉湄洲祖廟香火與神像於竹南海濱一帶(今龍鳳港北海埔)建小祠奉祀為始。至清乾隆二十年(西元1755年)因原址易受風沙侵襲,移建崙仔頂(天文里13鄰),至清嘉慶14年(西元1809年),後厝庄因故發生泉漳械鬥又遭海盜襲擊後,各庄信眾商議遷廟,信士林振順捐出大坵園(龍鳳里12鄰現址)為廟地永久奉祀,並因當時地理師言及該地有「迴龍顧主,鳳頸之上」之風水,為祈求媽祖神威與地理龍脈相映昌靈,因此命名為「龍鳳宮」。

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清光緒19年(西元1893年),新竹縣城北門外水田街(今新竹市北門街)信紳鄭如蘭(清代鄉賢鄭祟和之孫、鄭用錦之子、進士鄭用錫之侄)屢次發起重修。日治昭和3年起由漢文教師鄭毓卿等十五名士紳發起重建今貌。隨著時間流轉,龍鳳宮自清代至日治,早因媽祖靈感而成為大竹南濱海地區及中港溪一帶泉漳閩客籍先民信仰之廟宇,由日治重修時之石柱及捐獻石刻可知,當時參與捐獻之範圍,除了新竹州竹南郡竹南庄內各莊,包含新竹州新竹郡香山庄海山罟以南、竹南郡頭分莊陳黃二姓世家大族、造橋莊淡文湖一帶,可以了解后厝媽祖早年信仰之分布。

本宮歷史悠久,香火鼎盛,是桃竹苗地區最早建立奉祀媽祖的廟宇之一,俗稱為後厝媽祖宮,自古以來即為竹南及鄰近鄉鎮市部份地區五十三庄居民信仰重心。

民國六十八年(西元1979年),由主任委員陳錫坤、常務委員林春貴、總幹事鄭炳坤及眾委員發起,號召本宮轄境五十三庄及全國眾信士,恭塑世界最高之136尺湄洲天上聖母寶像,工程自七十年春開工,七十二年底完工,共費時三年整,中華民國七十三天運歲次甲子年農曆三月二十日由香港道教會主席張銘佳道長主持開光陞座大典。本宮天上聖母靈跡顯赫,聲名遠播,全台信徒敬稱「大媽祖」,全年來自各地及海外進香參拜信徒難以計數,是台灣媽祖信仰文化中重要的廟宇之一。

正殿主祀天上聖母,配祀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五穀先帝、關聖帝君,後殿一樓財神殿主祀天官五路財神,配祀文昌帝君、至聖先師、大魁星君、月老星君、六十甲子太歲星君。後殿二樓主祀大媽祖原始金身、配祀金母娘娘、觀音佛祖。三樓奉祀136尺湄洲天上聖母寶像。本宮因創建年代較早、古匾古物極多,寺廟本體亦是屬於古蹟建築,見證了地方的開發及媽祖信仰悠遠深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