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溪媽祖廟
樂成宮又稱「旱溪媽祖廟」,相傳創建於乾隆十八年(西元一七五三年),由福建漳州平和板仔銅壺林氏,從大陸湄洲奉請天后宮的老二媽的香火來臺,從梧棲港的土埆窟登陸後,越過大肚山,經過大里,往太平落居。行經旱溪時,曾在現今廟址的鎮殿處一棵大樹下休息片刻,將媽祖神像安置在樹下一巨石上,見將近日沒,急欲趕路,欲抬起神像時,頓覺重鼎萬鈞,知此地即是神擇定之鎮靈聖地,乃暫奉祀於今日旱溪街二十四號至三十二號間,俗稱媽祖婆厝。
時光荏苒,眾等皆拓墾有成,有志人士乃於清乾隆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九零年),創建樂成宮於現址,供信眾頂禮膜拜。清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有一次重建,迨至大正十年(西元一九二一年),因人口遽增,聚落形成,爲因應日益增加的信眾,旱溪庄保正林源泉、張昧、賴為堯三人,乃有重建之議,遂同地方熱心人士林大發、龔顯柴、林阿堂、林同、林均等人,推動重建工程,廟宇正殿於民國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建造完成,三川殿於民國十六年(西元一九二七年)竣工,光復後,民國四十八年媽祖一千年周年聖誕,樂成宮計劃重修廟宇,民國五十二年至五十六年進行全廟的油漆與屋頂剪黏的施做,並拆除照牆於前方廣場興建戲台,民國八十年(西元一九九一年)擴建後殿及左右護龍。樂成宮在民國七十四年(西元一九八五年)經內政部核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民國八十八年(西元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正殿、三川殿及過水廊的結構柱、樑、榫位移,屋脊折斷傾塌,幸賴旱溪媽庇佑,附近百姓均安,樂成宮並在政府及董監事和信眾的合力下,於民國九十二年(西元二零零三年)進行災後重建工程,於民國九十三年竣工,樂成宮得以有目前宏偉規模。綜觀樂成宮的創建、修葺、擴建,有如一部地方開拓史。依據清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之《彰化縣誌祀典志》中記載,縣內天后聖母廟計有二十一座,其中載有「一在旱溪庄」,因此足資證實,「樂成宮」在前清道光年間,即已屬縣內著名之媽祖廟。
據傳大正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樂成宮正殿重建落成,地方仕紳組團恭請正老二媽赴湄洲祖廟天后宮謁祖進香,案桌面有六個凹陷的方砌,供奉老大媽、老三媽、老四媽、老五媽、老六媽,獨缺老二媽,經比對後樂成宮的旱溪媽祖神像的底座和祖廟神桌桌面凹陷的方砌完全吻合,祖廟確認旱溪媽確實為失落已久的正老二媽。
黑面老二媽的神像雕造風格近似泉州技法,頭與身體的比例為一:五,以乾漆線雕刻衣冠上的紋路,營造立體的效果,體態優美,衣褶紋理柔順,也雕出三吋金蓮的鞋型,椅背雕刻「正二」二字。
當先民從唐山渡過黑水溝來到旱溪,正如台灣俗語稱的「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整團」,而正老二媽的陪伴就如信眾的一股安心力量,舉凡信眾的牲畜走丟或人生病都會來拜正老二媽,所以旱溪媽又稱醫生媽,廟內留有藥籤與藥簿為證。
樂成宮正殿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與一般媽祖廟內的造型風格迥異,樂成宮的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手上沒有持法器,而是拿元寶,肚子微凸,即台語俗稱「肚大,錢財王」,也反應匠師製作時為太平盛世。
樂成宮爲推崇孝道特別在後殿供奉媽祖的聖父母,為聖父母殿;在配祀神中頗靈驗者為位二樓龍邊的月老星君,早期來禮拜的多為父母代小孩求,因月老促成良緣的越來越多,也造成週末來樂成宮參拜的有很多年輕族群,期望在月老的見證下尋找到終身伴侶。
國家三級古蹟
進入樂成宮的廟埕,迎面的是一座高大的國家三級古蹟「景觀高塔」,在夜裡慶典的煙火烘托與明亮的塔燈閃耀下,更顯樂成宮建築的輝煌與歷史地位的尊榮。
樂成宮坐東北、朝西南,建築格局為九間起、三落「日」字形、四合院的大廟,是由清末民初台灣漳派一代大師陳應彬先生所建造,在石柱上有陳應彬敬獻廟宇的落款。「彬師」的建築特色是「升庵假四垂」的風格,中港間的整個屋架抬高,建築更顯宏偉;他的風格也擅用「螭虎斗拱」,螭虎以捲螺表現栩栩如生的姿態,而「螭虎團字」,以及「金瓜形柱頭」也是他建築特色之一。「彬師」的建築風格融合台灣當地的文化與氣候,自成一格,也影響台灣廟宇建築風格,除了樂成宮,台灣的台南天后宮與林氏宗親廟也是他的作品。進到樂成宮如入雕塑藝術的殿堂,也仿如走進歷史故事的情節內,屋頂的交趾陶作品多以忠孝廉節為主題,例如龍爿小港間的後牌頭,就有「三國演義」故事中「三請孔明」的作品。
一般進出廟,一定從龍邊進虎邊出,俗語「入龍出虎,代代吃到五代祖」,亦即利用吉祥語鼓勵大家遵守進出動線規則,人潮擁擠時也比較不容易打結;而入口處的門神是彩繪大師李登勝的作品,他的特色就是「四方眼」,俗稱「活目」,也就是不管走到哪一邊都像門神注視著你,同時教化人民舉頭三尺有神明,言行需慎篤。
傳統建築三川殿與正殿的面寬與間數相同,多為三開間,因為樂成宮的正殿屋頂是「四垂雙層」,也就是「歇山重擔式」,頂山兩側的屋頂山花多增加兩列柱作支撐,致使正殿成為五開間,這種格式又稱「增列柱」,原本彰化「元清觀」也是五開間,因為火災燒毀,只剩樂成宮是如此格局。樂成宮內還有數個清朝時期的古文物值得細究,其中有道光時期的古木香爐、門楹前形狀如古代枕頭的石座「門枕石」與「下門臼」,與媽祖採藥時的神轎等都十分珍貴;目前樂成宮主委、委員們與文史建築專家正在籌劃樂成宮為媽祖文化園區,這些古文物也將有妥善的安頓之處。
董事長郭松益先生
樂成宮的現任董事長為郭松益先生,同時也為旱溪里里長,在郭松益董事長帶領下,樂成宮正朝向結合宗教、古蹟文化、教育的方向發展,目前正與政府以及專家們擘劃樂成宮為媽祖文化園區,期望藉由宗教與文化帶動附近商圈;在此之前,郭董事長與委員們積極投入樂成宮的古蹟文化保留,在樂成宮內共約有二十多位經過專業訓練的導覽解說員,負責廟宇歷史與建築的導覽,爲推動在地文教風氣,於樂成宮旁建立圖書館,並積極參與急難救助、年底寒冬送暖、老人福利等公益事業。
樂成宮總幹事為林安樂先生,因為從小隨媽媽信基督教,高中之前不曾拿香,後因在民政局負責寺廟的業務,也因為退休前夕,在台中市舉辦國中單親家庭的夏令營,當時市政府無任何經費,於是向寺廟募款,樂成宮也是其一贊助單位,也因此受樂成宮前董事長之邀於退休後擔任樂成宮總幹事一職,數次推辭,終究與媽祖緣分甚深,目前在樂成宮主要負責廟務與協助公家機關的業務。
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
樂成宮年度最重要也最為世人傳頌的宗教活動,就屬「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這項活動也在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一日通過台中市「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藝審議委員會」登錄為台中市民俗類文化資產。
這個活動據傳,源起於道光三年(西元一八二三年),「大屯區」也就是目前的台中市、霧峰、大里、烏日、太平地區發生烏龜仔蟲害,而且蔓延情形十分嚴重,農民深受其苦,於是恭迎樂成宮「旱溪媽」前往遶境,從農曆三月一日自烏日開始出巡,媽祖所到之處便下起滂沱大雨,烏龜仔蟲也立即消滅殆盡,接著一庄一庄均神到蟲除,可謂媽祖威靈顯赫所致。
這樣跨區域的宗教活動歷經清朝、日本、民國三個不同政權統治,卻都能以不同方式存續下來。只是後來蟲害沒了,慢慢演變成單純遶境十八庄爲庄民祈福的活動,一天停留一庄,約至農曆三月二十日完成遶境,而原本都有習慣在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當日在旱溪宴請「大旗」等陣頭與信眾,九二一之後請客就暫停了。
除了這傳承一百八十七年的遶境活動,樂成宮也經常配合台中市政府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例如中臺灣元宵燈會創意花燈比賽與蘭花展;也特別在每年月老聖誕農曆8月15日時舉辦「樂見珍愛,成就幸福」的未婚聯誼活動。